距离《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数据资产“入表”已进入倒计时,数据要素市场被全面激活的预期空前升温。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新型资产之一,而数据资产“入表”则被业内视为对其作为资产发挥价值的合法确认。据记者梳理,12月以来,数据资产化相关动作在多个地方呈现加速推进特征,业内判断年底前或还会有与数据资产相关的举措或细则发布。
致同深圳咨询部主管合伙人李辉云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专访时表示,盘活数字资产,已经成为不少上市公司面临的新课题,这个过程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阶段是数据的资源化,第二阶段是数据资源产品化和产品资产化,第三阶段是数据的资本化。李辉云认为,数据资产入表,央企和地方国企,以及具有数据资产的数据平台,会成为最先获益的主体。不过他也提醒,资产成本归集难、摊销年限确认难、数据资产市场价值测算难等问题,也可能会成为企业数字资产入表的新挑战。
数据资产“入表”倒计时
12月1日,国内首个产业数据资产登记评价平台在武汉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提供面向产业数据资源的登记评价服务,目前已在武汉、青岛、厦门和兰州4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互认。
四天之后,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正式实施,该指南填补了数据资产确认标准的空白,成为国内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的省级地方性标准。
多地在数据资产制度方面快马扬鞭,被视为数据资产入表的落地性举措。按照计划,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数据资产“入表”已进入倒计时。按照数据产业链人士预判,年底前还会有不少与数据资产相关的举措或细则发布。
盘踞在企业层面的数据要素,正在迎来空前的数字资产盘活预期。商务部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41.5%。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正逐步成为极其重要的新型资产。
李辉云认为,数据已经成为跟土地、劳动力、资产、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具有很高的资产价值,但现在一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国家社会面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1500万亿元,数据资产入表以后,有可能会再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规模,可以撬动多少资本,这个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
数据激活“三步曲”
在李辉云看来,企业数据资产盘活要分三步来走:第一阶段是数据的资源化,第二阶段是数据资源产品化和产品资产化,第三阶段是数据的资本化。
“从资本化角度来看,数据资产包括增信、转让、出资、质押融资、保理、信托、保险、资产证券化等,这些场景都是数据资产创新应用。这些场景通常都会需要企业主体提供资产可预期的现金流测算结果和资产评估报告。” 李辉云对记者介绍。
数据资源化方面,此前曾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适用于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等资产类别的数据资源,以及企业合法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但由于不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资产确认条件而未确认为资产的数据资源的相关会计处理。
李辉云表示:“从会计规则来讲,我们认为会计规则并没有改变,只是从表的结构改变了,从原来的利润表移到资产负债表里面。在‘存货’项目下增设‘数据资源’项目,主要是反映资产负债日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无形资产’项目下面会增设二级科目‘数据资源’项目,反映的是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开发支出’项目下增设‘数据资源’项目,这主要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日正在进行数据资源研究开发项目,但是没有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的支出金额。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从利润表里面移到了资产负债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资产化的过程中,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与存货是需要条件的。按照规定,其达到无形资产或存货确认的条件包括两个,一是可准确计量,二是它是有预期可带来的收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的数据确权,则会利用到区块链等相关技术,以实现可存证、可溯源、可审计、可定序。
十大难题
数据入表和信息披露意味着数据完成了从自然资源到经济资产的跨越,是数据资产化的核心。
从行业发展层面看,数据资产入表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推动企业开展数据的盘点、治理和应用,助力数据资源密集型企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通过对数据要素市场的优化配置,促进并赋能数据资产的创新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在李辉云看来,数据资产入表包括十大难题需要解决。
具体来看,一是成本归集难;二是收入与成本匹配难;三是数据资产资本化标准确认难;四是公共数据授权权限确认难;五是数据研发和使用场景差异过大导致资产确认条件满足难;六是数据资产摊销方法选择难;七是摊销年限确认难,因为数据资产本身很难判断它的使用寿命;八是数据资产税会政策差异应对难;九是数据资产时效性强导致部分资产可能存在即时失效的可能,从而导致数据资产报表规模波动较大;十是数据资产在集团层面的会计核算难,需要在集团与子公司之间要建立相关数据资源的成本核算规则。
企业该如何应对?李辉云表示,首先要以数据战略规划+运营管理思路,重新设计企业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形成路径,优化企业数据产品运营管理模式,深入探讨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前述关键性难题,找出应对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做好披露。
日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数据资产入表及估值实践与操作指南》,以期为排摸和测算企业数据资产投入规模和经济价值,提供可行办法。
此外,还有数据产业链人士提醒,相较于传统的生产要素,数据呈现出容量巨大、类型丰富、流通高速等特点,在确认数据资源产生的经济利益和溯源数据生存周期方面,无法继续套用传统生产要素产权登记制度,不仅需要构建一套全新的产权登记制度,相应的技术也需要升级。
对于企业主体来说,数据要素市场的发掘,是个潜力巨大的新赛道。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经济领域企业,往往拥有质量较高的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入表”后,除了对企业规模提升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外,对企业信用评级、融资能力等也将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企业也会更有动力去探索和创新数据应用场景,深度开发数据资产的潜力,企业由此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这需要企业花大力去做一些基础工作。”李辉云的预期是,央企和地方国企比中小微民企或许会更早受益,而具有数据资产的数据平台也会最先获益。
责任编辑:臧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