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数据交易所数据科普公益大讲堂暨“产业面对面活动”活动在江门开平市举办,是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主场系列活动之一。
现场,广州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解读了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并分别从数据资源化、资源资产化和资产资本化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企业数据资源价值的变现路径,还分享了数据产品的应用案例。来自开平市的20多家企业参加了活动。
数据开发科普下沉一线,让企业数据变“金”矿
据悉,开平具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等多个称号,也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及马冈鹅、大沙茶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各行各业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能得到挖掘利用,将会以良好的效能反哺回原行业,带动各领域实体经济发展。
2024年,开平市成功入选广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县级试点名单。据开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刘晓文介绍,开平正在积极推动政府侧公共数据资源的利用开发,计划在今年初步建成城市数字资源体系,并出台公共数据运营实施方案,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授权运营机制。
在本次活动上,广州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以“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践路径”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并向企业介绍数据资源价值的变现路径。“我们一直希望把‘沉睡’的数据用起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计划,降本增效。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学习一些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资源利用的典型案例,并了解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平当地企业广东新拓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荣华表示。
推进“一所多基地多平台”,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为推动数据交易业务向地方行业下沉、向全国拓展,广州数据交易所积极推进“一所多基地多平台”生态体系落地实施,设立15家服务基地(省外3家)、6家服务专区,并设立4家联合共创中心。
其中,广州数据交易所(江门)服务基地于2024年6月28日正式揭牌,基地聚焦江门文化旅游、农业等优势领域,积极挖掘数据产品,推动数据要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目前已发展会员超50余家,上线32个数据交易标的,推动江门市医疗行业首个数据产品、江门市首个数文产品合规上架。接下来,江门服务基地将持续打造地域特色数据产品,在新会陈皮、开平碉楼等地方特色数据产品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台山鳗鱼养殖、江门零工市场、摩托车配件、医疗康养等领域产品,培育地方特色数据交易生态体系。
“通过开发利用行业产业数据,能有效激活数据价值,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广州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数据交易所建立了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数据产权登记服务平台、数据交付管理平台、“数文易”一站式数文产品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评测基准平台等系列创新平台。其中,“数文易”台上线半年来,已成功合规登记了14个系列共百余款数文产品,包括“南海Ⅰ号博物馆”“南沙礼物”“海天雄鹰”等多个系列数文产品,并实现交易。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指导,广州数据交易所主办,开平市科学技术协会、开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单位承办。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